视讯临沂网 >> 文艺 >> 浏览文章文艺频道

沂蒙红色文化传承人——记《山东文协在沂蒙》编篡者赵树祥

2023-2-9 12:22:54 来源:本站原创 视讯临沂网文艺频道

微信图片_20230209122203(1).jpg

日前,一部由赵树敏、赵树祥编展示山东文协(山东文化界救亡协会)在沂蒙根据地发展历程的红色文化专业志《山东文协在沂蒙》带着浓墨芳香,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也是我市编纂出版的首部文协类志书。

微信图片_20230209122212(1).jpg

2016年春天,沂蒙书画院院长、书画家赵树祥到莒南县经济开发区石门亭村出差,看到“抗日文化井”,了解到山东文协的有关历史情况,之后,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山东文协在战争年代做出的重大成绩,抗日战争中山东文协那段波澜壮阔的史实在他心灵上感到非常震撼,深受启发和感染,而这方面的系统史料为世人所知甚少,至今未有系统总结、全面梳理介绍山东文协文化工作方面的专著。鉴于此,作为一名被誉为文化带头人的赵树祥,便萌生了要把山东文协的历史整理出来的想法,感到有责任去挖掘、去丰富、去考证、去传承,还其历史的本来面貌,这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从源头上对山东革命文化进行抢救性的挖掘,使沂蒙革命红色文化得到弘扬,也给后人留下一份完整的历史文化资料。历史的真实只有在考证中得以确认,在保存中得以传承。

志书的撰写,完全依赖于真切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搜集资料是一项苦差事,既无名,又无利,而他偏偏爱上了这一点。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完整齐全的资料,再有本事,也无法完成志书的编写任务。他广泛搜集资料然搜集资料是一件艰苦、繁杂又细致的工作,开始时,资料稀缺,现有的资料混乱不堪,工作摸不着头绪,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巨细兼收,知难而上

2017年春天开始,为了抢救、挖掘沂蒙红色文化,他正式启动这部书的挖掘、整理、撰写工作。山东文协成立于1940年8月,距今年代久远,又因当时战事频繁,流动性强,各方面条件差,留存下的资料十分短缺、稀少,那段历史的亲历者或知情人员很少,又散布全国各地,要么年龄大、要么故去,要想全面、完整、准确、及时展现文协的文化统战作用,这给编撰工作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经过调查研究,他被迫实施了多渠道“拉网式”资料搜集方式。

首先,走访亲历者、知情人或山东文协工作者的后人。他与莒南县人大原副主任刘希南去青岛市拜访刘知侠的夫人刘金骅,到济南市拜访80多岁的大众日报老编辑、老八路刘晓刚以及山东文协理事、著名诗人苗得雨夫人矫永,到市博物馆拜访工艺美术大师、红色文化专家王滨(其父亲是一位老八路军、叔父是山东文协演员)……不厌其烦地找这些知情人搜集资料。对个人的回忆录因时过境迁,记忆就会有差误,所以不能把回忆录中的文字当作可信的资料,而必须再加以核实,方能引用.

其次,查阅、考证资料。他奔走全省各地,到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图书馆、有关市县地方史志馆、党史研究院查阅资料。他深入调查取得口碑资料和实物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筛选、考证,取其精华,尽量做到材料与事实相符,在万一查无是处时,宁可遗缺,也不滥竽充数。做到“字字有来源、句句有出处”2019年4月份,在山东省图书馆查阅资料,一待就半个月,早上八点第一个进馆,下午五点最后一个闭馆才离开,从个人回忆录、史料记载的有关文协资料上查找,从中片断式了解,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细心查找,生怕漏了一本,确保还原当时的情况,边做笔录、边拍照,忙的不亦乐乎,借阅室主任刘新勇被赵树祥的敬业、付出所感动了,帮助找资料、找夹子,给倒水、倒茶,缩短了借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期间,拍了大量的图片,做了厚厚的资料笔记,有时全天都忘记了喝水,中午忘记了吃饭。

再次,他从旧书摊、网络上“淘宝”。他自费开车到沂蒙山区的红色文化展览馆、集市旧书摊,搜集资料;浏览网页,在网上购买与山东文协有关历史资料,价格再高,他也买下,仅此一项投资达5万多元,这样的历史资料是第一手资料,真实可靠,从中了解真实情况,有利于确定书的篇目结构,然后再不断调整、充实、更改。

微信图片_20230209122220(1).jpg

他还于2018年5月15日,在石门亭村召集健在的所有知情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文协在这个村工作、生活、活动以及抗日文化井的有关情况。

总算收集到一些基础资料,初步进行了整理和编撰。起初,他考虑到资料短缺,又因山东文协机关主要在莒南县驻扎,确定本书名为《山东文协在莒南》,之后不久临沂市党史研究院原院长李洪彦建议:本书命名《山东文协在沂蒙》为好,这样,影响大,一次性覆盖,山东文协的历史更完整、更充分。他采纳了李院长的建议,但扩大了范围,这又给资料挖掘方面增加了工作量和很大的困难。他又到省市有关院馆查阅、搜集资料。他说:“近5年的晚上和星期天基本上都用在这部书的写作和校稿了。”2020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他自晚间9点钟坐下校稿,第2天抬头一看已是凌晨5点了,不知不觉一口气坐了8个小时。近5年时间的辛苦编撰,他由原来一头黑发变成了两鬓斑白。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该书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山东省2020--2021年度优秀文艺作品入库项目和孵化项目”。

如今在他的书房里摞着三大摞他的手稿,每摞有半米多高他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深夜,不知他记过多少笔记草稿完成后,广泛征求意见,在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管理服务中心主持下召开了2次通稿座谈会,以使本书进一步完善

在成书期间,山东省文联非常重视,先后两次派人督导、关注,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亦将该书列入工作计划,体现了山东文化界领导的深切关怀。通过反复推敲篇目布局、结构,斟酌文字、增删内容,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终于,在2021年1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由赵树祥主编的大型红色文化书籍《山东文协在沂蒙》一书,填补了沂蒙红色文化系列史料的空白。本书共80余万字,从不同侧面叙述了山东文协在沂蒙根据地成立、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以及辗转进驻济南后并入山东省文联的情节,充分表现了山东文协立足沂蒙根据地领导山东各根据地文化统一战线的丰功伟绩,同时,本书的出版又为沂蒙老区增添一座红色文化丰碑。

本书图文并用,丰富的图片资料,以其直观、真实的画面,配上文字说明,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在不失史料性、真实性的同时,兼具文学性、可读性,读来饶有兴趣,不至于索然乏味,具有较好的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它以翔实而丰富的史料,完整地记载了山东文协在沂蒙大地上的发展历程和轨迹。他用严谨、朴实、简洁、规范的语言,做到了行文流畅,提升读者的阅读趣味该书填补了文协发展史的空白,其保护史料之功,亦不可没,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

《山东文协在沂蒙》一书利用大量确凿史料如实地反应了山东文协的工作开展情况,向广大读者展现了沂蒙根据地如火如荼的革命红色文化篇章。所记录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是沂蒙人民在战火中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山东人民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源泉。同时,为讲好沂蒙红色故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2022年11月,本书被评为临沂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本书立足文献资料,考订精细,持论公允,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善本方志,期望他在今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更多的作品问世。   


责任编辑   徐贵达

 


关键字:视讯临沂网
上一篇:孝爱沂蒙栏目 拜年
下一篇:首届青梅文化美食节,将在临沭蛟龙航空乐园举行,现火爆招商中